新闻中心

联系惟恒 在线咨询 在线下载

让知识产权变资产不再是“传说”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惟恒优势

让知识产权变资产不再是“传说”

发布时间:2016.06.13 新闻来源:工人日报
 

  上周,有媒体报道称,记者前往浙江、河南两省四市53家企业就成本状况展开调查时发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基本上是“传说”。


  消息一出,业界一片哗然。这项国家不断在出台政策推动、多地已经在试点的工作缘何成了“传说”?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以其合法拥有的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为质押物,由评估机构对其进行价值评估,由银行根据评估价值按照一定质押率提供贷款的一种融资模式。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数据,2015年,我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进一步加强,全年专利、商标、版权质押融资总额达931.72亿元。然而,查阅近年来的媒体报道不难发现,这个能够为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外部资金的融资模式,常常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而已经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往往是将知识产权与应收账款、股权、有形资产和企业信用等“打包”,才能从银行贷到款。


  此前,有媒体就报道称,中山有部分银行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但是3年都没有目标客户,属于“0”业务的状态。业内人士表示,大多数银行仅把知识产权质押作为“锦上添花”的手段,普遍认为企业要有具体的有形资产抵押才能降低风险。


  究其原因,是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一方面,知识产权面临估值难。知识产权价值分析指标体系复杂,仅专利价值评估就涉及法律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等。目前市场上缺乏可靠的评估,无论对知识产权的现实价值还是未来发展价值都难以给出准确计量。银行对一些评估机构的评定也较难认同。有媒体就报道称,多数银行专利权质押贷款率一般不超过评估价值的40%,有的贷款数甚至仅为评估价值的10%。


  另一方面,知识产权面临处置变现难。目前,知识产权流通渠道不够畅通,交易服务市场有待规范。一旦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难以偿还贷款,银行无法像处理有形资产抵押贷款一样通过拍卖等方式收回资金。有银行业内人士就曾对媒体表示过担忧:如果专利转让遇到麻烦,那么一纸专利证书就无异于一个“画饼”。


  银行的风险控制与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需求因为上述难题产生了矛盾。尽管多地都在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模式,但是不解决根本问题,不解除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知产变资产很难从纸上落到地上。


  那么,如何让知产变资产不再只是“传说”?一方面,应该着眼于完善知识产权估值、质押、流转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制定相关规则,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交易中介机构。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引导,成立专门担保机构或设立专项担保基金,消除金融机构的“惧贷”心理,调动其积极性。就在上周,全国最早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的省份之一湖南召开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推进会,积极筹建风险共担机制。


  在双创的背景下,涌现出大量中小型科技企业,知识产权是其核心资产。相信随着政府政策的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的完善、金融机构积极性的提高,更多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知产变资产将更加便利,资金需求可以通过其无形资产得到满足。

本文共分 1
分享到:
上一篇:华为与苹果互换专利说明了什么
下一篇:驰名商标禁用权的权利边界——“蒙娜丽莎”商标侵权案

客户服务热线

020-3877 1107

158 8995 8307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