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惟恒 在线咨询 在线下载

打好“组合拳” 专利“焕新颜”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法律法规 - 专利

打好“组合拳” 专利“焕新颜”

发布时间:2022.11.23 新闻来源:

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为抓手,助推氨基酸产业蓬勃发展——


  氨基酸是生命体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在食品、医药、日化及健康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氨基酸产业是我国生物制造的支柱产业之一,高水平的氨基酸工业菌种被认为是生物制造的“芯片”。当前,我国氨基酸产量已达全球第一,但在科研创新方面仍有不足,拥有知识产权的新型氨基酸产品相对较少,是限制我国氨基酸产业发展的短板。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下称天津工生所)长期开展氨基酸产业应用研究,而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下称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为抓手,两家机构,一南一北,共同打出一套专利“组合拳”。


  预警分析


  构建专利保护网


  “拥有知识产权是我国氨基酸产业发展的关键,研究该产业专利布局特点、识别专利侵权风险、寻求创新设计途径,为氨基酸产业专利突围战略提供了导航。”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娴表示。


  2015年,中国科学院部署“氨基酸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由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牵头,围绕天津工生所大宗氨基酸发酵菌种改造提升与产业应用研究迫切需求,开展知识产权战略与专利导航研究。“在接到任务之初,我们立刻与天津工生所进行了沟通交流,密切关注对方的具体困难、需求特色及现实条件,作出工作部署。”张娴介绍,该中心通过引入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氨基酸研究组(下称研究组),创建了“多方联动、螺旋推进”的工作机制。


  “做好专利挖掘工作,可以尽早发现竞争者的重要专利,帮助创新主体规避专利侵权风险。”张娴表示,全面充分的现有技术检索可以实现商业利益和法律权益的最大化、专利侵权风险的最小化。研究组通过对该领域的技术生命周期特点、专利技术功效分布现状、竞争专利权人核心专利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梳理目标技术领域的专利技术发展情况,精确定位需要开展创新设计的技术主题,最终确定创新设计主题为“一种氨基酸工业菌种及其改造技术”。


  根据不同的学科背景和工作经验,研究组将人员划分为产业分析团队、专利标引团队、专利分析团队等,各团队之间沟通协调,多方联动,发挥各自优势。细分团队开展全面的专利检索,获得初始检索结果3000余件专利,经挑选后获得精准检索结果500多件专利,将其确定为在先专利技术集。“通过解读在先专利技术集结果,我们可以明确在先技术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对可能存在侵权风险的专利进行预警,作为改造设计的参考文献。”张娴表示。


  在进行创新设计时,研究组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共商相应途径,结合天津工生所现有技术储备开展专利预警分析、特定基因改造的绕道设计,完成涉及一种氨基酸工业菌种及其改造技术专利态势分析、一种菌基因改造生产的氨基酸技术专利态势分析研究报告;遴选重点竞争专利权人,完成涉及一家科技公司的菌基因改造技术专利布局分析等研究报告,预警专利侵权风险,构建了氨基酸工业菌种改造优化途径。


  布局专利


  抢占创新制高点


  “随着生物医药、多元化消费、健康产品等下游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氨基酸产业急需转型向高端化方向发展。那么,我们就要抢占创新的制高点。”张娴介绍,扩展挖掘技术突破点,形成专利组合、培育高价值专利成为了研究组的新目标。


  依托前期的专利挖掘经验,研究组协助天津工生所不断迭代优化改型方案,直至形成改型创新方案,并完成一种基因专利家族侵权风险分析研究报告。针对氨基酸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及领先机构的专利分布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组开展了扩展性专利挖掘,扩大设计成果的权利范围,从横向关联产品、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的角度,并从纵向不同的改造手段等方向进行挖掘,形成系列关联技术方案,尽可能覆盖全技术链条。


  “国外巨头公司起步早、研发实力强、专利集中度高,突破口难寻,正因如此,我们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创新主体提供新的技术路线,主动在竞争对手未关注的方向上开展专利布局,抢占先机。”张娴介绍。研究组通过大量文献解读,学习国外领先的专利布局理念,结合前期专利挖掘经验,从氨基酸菌种类别、氨基酸种类等方向进行拓展,精准把握创新主体的主要发明点,对专利申请文件中的权利要求以及组合进行精巧设计,既保证专利保护范围最大化,又保证权利要求的法律稳定性,提高了专利申请的综合性品质,构建高质量的专利组合。


  合作至今,成都情报中心已协助天津工生所提交中国专利申请15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国际专利申请4件,已获得中国授权专利6件,助力氨基酸产业技术升级发展。相关专利技术的推广大幅降低了发酵成本,为我国产品出口提供了保障,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张娴表示,未来,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将依托自身丰富的专利信息优势,用“实招”持续积极地服务于不同创新主体,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产品升级发展发挥信息护航作用。(叶云彤)

本文共分 1
分享到:
上一篇:美美与共,让中国动画走向世界——访央视动漫集团董事总经理蔡志军
下一篇:“屈原”“李白”“诸葛亮”……“历史名人”商标牌可不可以打?

客户服务热线

020-3877 1107

158 8995 8307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