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惟恒 在线咨询 在线下载

新老蔡林记互相叫板 上演武汉版广药加多宝之争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惟恒新闻

新老蔡林记互相叫板 上演武汉版广药加多宝之争

发布时间:2013.10.08 新闻来源:新楚商

 
    众人只知蔡林记的起落荣辱,却不知创始人传人与商标持有者的纷争暗涌。连锁化运营的新蔡林记,因近日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面条”而引起轰动,汉正街的角落里,一家“老蔡林记”面馆却开始闷声发大财对外界彰显自己的正统身份。

  蔡林记创始人蔡明伟之子蔡汉文,眼睁睁看着蔡林记的风生水起与蔡家再无瓜葛,他心有不甘;另一方是武汉蔡林记商贸有限公司,声称要向蔡汉文等人讨要说法……继蔡林记配方争议、热干面来源之争、蔡林记跌宕经营几十年的话题之后,新老蔡林记很可能会和广药、加多宝一样诉诸法律。
正统之争

  在蔡汉文与人合作开出“老蔡林记”之前,他对蔡林记的“控诉”只是道义层面的。

  从1997年开始,蔡汉文就在媒体等公共场合为其父正名——蔡明伟才是热干面的发明者,也是蔡林记的创始人,而现今蔡林记商贸有限公司却声称热干面鼻祖名叫李包,并“有意抹去了蔡明伟如何创办蔡林记的历史”。

  “他们(蔡林记)没有认真做热干面,只要了个牌子。”在同馨花园的家中,78岁的蔡汉文再次讲述了蔡家与蔡林记之间的渊源。

  出身于黄陂的蔡明伟在做油面的基础上改进为热干面,并在1945年的汉口满春街开出第一家蔡林记面馆,此后历经搬迁、企业改制的变故,时任面馆书记兼经理的刘社军在1997年“抢先注册了蔡林记商标”,后来蔡林记几经转手,跌宕起落与蔡家再无关联。

  对于父亲创办的品牌旁落,作为长子的蔡汉文显然不甘。蔡汉文东奔西走,约见记者、公布配方、收授传人、与大汉口热干面合作等举动,通过为其父正名,反过来质疑蔡林记的黑酱卤水面并非正宗的蔡林记热干面。

  2010年,即张向阳和王永中接手经营蔡林记两年后,蔡汉文在报纸上公开蔡氏祖传热干面配方,并面向全国征集传承人。

  武汉蔡林记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向阳则很气恼:私自泄露蔡林记秘方属侵权!其理由是,“老蔡(蔡汉文)的老配方是50年前的,如今蔡林记热干面经过不断改良,与当年的配方有区别”。再者,蔡林记的商标权在自己手上,老蔡无权进行与品牌相关的任何活动。

  双方展开了隔空对话。蔡汉文回复说:“我公布父亲传授的配方,属于个人行为,是蔡家家务事!”

  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就是他父亲擀面、压面,母亲煮面,自己用蒲扇扇面直至凉却,“我没有童年”。当时的蔡林记就是蔡家人,包括叔叔们的生活际遇。

  至今,蔡汉文家中还保留着捣芝麻酱的大葫芦,时间让曾经澄亮的表皮日益黯淡,长期被芝麻酱浸泡的腹部早已泛黑,他亲手为父亲做的头塑也开始生起了锈迹。一切都在说明,蔡明伟时代正在远去。

  尽管如此,延续了父亲去世时的不甘心,蔡汉文对如今蔡林记“不尊重创始人,不尊重蔡林记配方和历史”的做法也不甘心。他极力地奔走于官方和民间,想要告诉世人,蔡林记拥有商标权,并不等于他们是正宗的。

  蔡汉文对蔡林记的控诉和质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蔡林记所标榜的百年老店,完全是编造出来的。”其理由是,父亲蔡明伟创办蔡林记的时间是1945年,“何来百年历史?”

  关于热干面的由来,除开蔡明伟之外,还有“李包”版本:一个叫李包的商贩不小心将芝麻油泼在了面上,后来就发明了热干面这种极具代表性的地方小吃……蔡汉文则强调,是其父在黄陂油面的基础上钻研而成的。“之前叫麻酱面,因为我父亲满脸麻子,不喜欢人家这样叫,就改成了热干面。”

  对于热干面最关键的配料,“香麻油是要用纯手工磨的,机器榨油的温度太高,会损害原料的香味。”为了增强口感,其父蔡明伟在面中加入胡椒粉,还有一段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楚剧大师关啸彬是蔡林记的常客。傍晚演出之前,关啸彬会点一碗热干面,“然后从荷包里掏出一个小罐子,撒很多在面里”。不止关一人,蔡明伟发现很多演员都这样,终有一天他忍不住开口询问,被告知:“胡椒能兴奋神经。”上台之前吃点胡椒热干面,能够在剧情里更加投入。蔡明伟得了灵感,便将胡椒添加到热干面里,食客量大增。

  关于如今蔡林记调制的黑酱卤水面,蔡汉文声称蔡氏从未做过卤水面。“他们这种做法也不是自创的,是跟解放大道上‘牛伢狗’学的。”三镇西部牛伢狗面馆是一家经营卤味和粉面的本土餐饮连锁,以黑酱热干面最为出名。

  蔡汉文说,“现在的蔡林记掌握在一帮不懂面的人手里”。从他父亲被四人帮折磨直至去世的悲伤中,突然转至愤怒,因为从业界到外部,现任蔡林记总经理王永中被封为蔡林记第三代传人,此举让蔡汉文觉得气不过,既无视了自己嫡传长子的身份,“对父亲亦是不敬”。

  王永中曾作为武汉热干面代表登上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向世人展示了热干面的做法。然而,蔡汉文告诉记者,“王永中从德华酒楼做年糕转做热干面,还不到四五年时间。人家问他为什么要卖黑芝麻酱热干面,他当即指着染黑的头发,说这就是我几十年吃热干面的结果。”

  对于以上种种质疑,蔡林记方面多次拒绝作答。同时,张向阳和王永中在多种场合表示,针对蔡汉文多次抹黑蔡林记,甚至开出“老蔡林记”餐馆等行为,“我们将多渠道维权,不会让人揩油那么久”。7月初蔡林记获“中国十大面条名店”称号,似乎提升了蔡林记方面在“争战”中的底气。

蔡林记的前世今生

  作为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热干面遍及江城,历久不衰地形成了武汉特色的早餐文化。因此也有媒体称武汉为早点之都。蔡林记作为热干面的一大品牌,每走一步便是万众瞩目。

  据蔡汉文回忆,1929年间,父亲蔡明伟从黄陂县蔡家榨乡间来到武汉,以挑担卖面条为生。“开始卖把字面,加入芝麻酱改良后叫麻酱面,也就是后来的热干面。”

  解放前的汉口满春路好似北京天桥,打场卖艺五花八门,蔡明伟便固定在一家楚剧院门口摆摊,也因此结识了关啸彬等楚剧名角。“后来蔡林记开张,还多亏了演员们的宣传。”1945年,蔡明伟约同弟弟蔡明经在满春路口租房开店,因店门前有两棵苦楝树,双木成林,便将店名定为蔡林记。

  不过,如今蔡林记官网上却有另一段文字记载这段历史:据考证,热干面创始人是老汉口小贩李包,曾在长堤街关帝庙一带以卖凉粉和汤面为生。一日,将面条煮熟沥干不慎打翻芝麻油,才做出现如今的热干面。1928年,家住汉口满春路的蔡明伟夫妇打出“蔡林记”的招牌经营热干面。由此可见,二者在时间上存在巨大落差。

  可以确定的是,五十年代的蔡明伟和好友关啸彬都处于人生巅峰期。迁至中山大道的蔡林记每天门庭若市,关啸彬也因《双语蝉》、《百日缘》中塑造的“悲腔”、“仙腔”而独树一帜。

  这种悲情的风格最终蔓延到生活中。历经文革,蔡关二人纷纷被批斗,一个是“资本家”,另一个是“小资派”。两人再度相聚,竟是在医院病榻前。长谈毕,蔡明伟吩咐长子亲手为老朋友再做一碗热干面。闻着当初熟悉的气味,已是垂暮的两个人痛哭不止。

  这个场景一直是蔡汉文的心病,同时也坚定了自己捍卫蔡氏热干面的决心。五十年代后,蔡林记由私营改造成公私合营企业,随着蔡明伟等老字辈一一去世,蔡林记的发展日益与蔡家人不相干。虽说蔡汉文声称自己掌握着蔡林记唯一核心配方和制作工艺,自己却一直从事雕塑艺术,更重要的是,商标注册和使用权不在蔡家人手中。

  倘若蔡明伟时代是蔡林记的“前世”,80年代及以后的蔡林记品牌,“今生”可谓跌跌荡荡。

  上世纪80年代,蔡林记面馆在热干面馆遍布武汉三镇的冲击中衰败下来。2000年。已经得到蔡林记商标的刘社军将品牌的6年使用权卖给私营企业富思德,一时间多出80余家蔡林记加盟店,“旋风式”的连锁扩张导致了结局的“死亡”,这也成为餐饮加盟的典型失败案例。

  刘社军同样心有不甘,为了“救活”昔日的金字招牌,他积极寻求与他人合作,包括大汉口热干面、河南南街村集团都与蔡林记传出过“绯闻”,最终他却选择了一个老字号操盘手,张向阳。2008年他再度让出品牌使用权,张向阳与业界同行王永中旋即成立了新的商贸公司,重新设计形象,至今已开出18家直营店。

  张王二人也试图拉拢过蔡汉文。2008年,蔡林记派经理王永中到蔡汉文家中拜访。双方都异常兴奋,王毫不掩饰地赞美了蔡明伟一番,蔡家亦热情地招待了他,然而和谈却以“王永中被我(蔡汉文)爱人赶出家门”为结果。

  根据蔡汉文提供的资料来看,双方都有自己的盘算:蔡林记只是想花点钱,让蔡汉文不再公然抨击蔡林记;而蔡汉文更看重声誉,根据他当时开出的条件,一看便知。第一,严格按照其父的传统配方做热干面;第二,要在每个店铺里挂上其父的纪念像;第三,将创始人蔡氏兄弟的陵园修建一下就可以了。

  自此,蔡林记“再也没有人理我……”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或许从他收的第三代传人李亚娟口中,能够得知一二缘由。“蔡老提供的老配方都是手工制作的,并不适合当今的工业化生产。况且他要求的纯手工麻油成本太高,几乎所有热干面店都承受不了。”

  老字号的传承一直存在着诸多忧患。与蔡林记类似的餐饮老字号还有福庆和、祁万顺、郭谥泰、老大兴园和大中华等,随着洋快餐和本土新兴餐饮企业的发展,它们节节退败。尽管形势不利,蔡林记品牌却还要遭受配方传人和商标持有人的争夺。

  关于老字号蔡林记的传承问题,外界评论不一。有媒体评论员将天枰倾向蔡汉文,“从语境上讲,从心理认同感来讲,老字号对应的仍然是家族经营的世代传承。”武汉餐饮协会秘书长涂水前则不看好蔡汉文公开秘方、希望全民经营的模式。“作为一个快餐早点类食品,基本只有标准化、连锁化发展一条路可走。全民经营,难免不步精武鸭脖和原来蔡林记(富思德时代)的后尘。”

蔡汉文的传人培植

  家人并不支持年近8旬的蔡汉文与人合伙开店,更不喜欢他主动招揽媒体关注。

  在蔡汉文家中采访时,正值热天,蔡吩咐老伴开空调,其妻见有记者上门,略带恼火地说:“不冷啊,不用开空调吧……”十分“讲究”礼仪的蔡汉文再三要求,老伴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没了电池的遥控器,晃了两下。或许在她看来,就算记者来了又能怎样,“蔡林记早就和蔡家没关系了”。

  本着让父亲含笑九泉的心愿,蔡汉文力排众议,在鼎金耀公司的投资下开出一家“蔡明伟老蔡林记”。在汉口江汉路步行街的店门口,蔡明伟父子的雕像成了该区的新地标,众路人皆很好奇。内为精装餐饮店,随处可见“正宗”、“嫡传”等字样,并用烫金字体雕刻在墙壁上。

  此次合作,蔡汉文因配方和工艺入股而获得“老蔡林记”5%的股权,价值约30万。目前鼎金耀公司已经成功注册了“蔡明伟”商标权,并且正在申请“老蔡林记”服务类商标。这些才是他们最大的金字招牌。

  张向阳认为这是在和已有的蔡林记叫板,却愈激发了蔡林记的“斗志”。“蔡林记一天一家店可卖出五千碗,足以证明自己的正宗。”

  此时的蔡林记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底气。获得“全国十大面条”无疑证明了它在官方和业界的名声,尽管这个“面条文化节”的公信力在民间饱受质疑;总经理王永中能够应邀上《天天向上》,亦证明了蔡林记饮食文化在大众流行文化里是成功的。此外,蔡林记的制作工艺还被列为湖北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面对“老蔡林记”带来的威胁,张向阳扬言说:“我们将多渠道维权,不会让人揩油那么久。”鼎金耀负责人曾陆石则放话:“如果蔡林记找我们打官司,我们准备奉陪5年。”面条的正宗之争演化为复杂的商业争斗。

  开店之余,蔡汉文还通过收授传人等行为,渴望更多人能按照蔡氏配方制作热干面,算作对父亲的缅怀。作为蔡汉文指定的第三代传人,李亚娟创办的“常青麦香园”在一两年内已有30多家直营店,将近40家加盟店。

  “蔡老是07年与我联系的,当时我还只做了一个美食城。”蔡将配方给她看,并且希望她能按配方来行事,当场的回复便是:“配方虽好,但满大街都是水货,若真按这方子做,肯定亏”。后来蔡汉文多次找到她,她说自己的心情是“好东西在我面前,我不敢接受”。

  尽管后来她看中了“老字号传人”这一光环而答应了蔡老,也只参照了蔡氏的配方。“我们的油,一半是麻油,一半是色拉油。而市面上的热干面里面只有盐和碱。”

  王永中为公认的蔡林记第三代传人,而李亚娟则是蔡汉文亲授的第三代传人。“和蔡林记相比,我们的优势反倒是品种单一,稳扎稳打。”李亚娟希望把热干面做的更加精致和规范,这也是蔡汉文比较看中的一点。

  蔡汉文曾说没有实质的秘方,要说有,就是八个字:真材实料,精工细作。可以理解为“有心就能做好面”,但这与他手中握着祖传秘方这张“王牌”相悖。极力为家族荣誉四处奔走,是因为人们对蔡家的尊重程度,远低于他的估算值。

本文共分 1
分享到:
上一篇:“旺仔“变“旺子“ 德州平原查获110袋山寨奶糖
下一篇:商标之争:企业如何做好防御商标注册

客户服务热线

020-3877 1107

158 8995 8307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