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惟恒 在线咨询 在线下载

拥抱AI,共话国际版权治理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行业资讯

拥抱AI,共话国际版权治理

发布时间:2025.07.02 新闻来源:

#惟恒知识产权# 资讯分享


  近日,由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下称文著协)和国际复制权组织联合会(IFRRO)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与版权治理国际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会议邀请中外有关专家围绕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版权保护与版权立法的挑战、版权集体管理、AI在版权治理中的作用、AI版权治理路径与国际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完善保护新体系

  进入 AI时代,版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应采取哪些应对策略?面对AI技术变革,国际版权治理需要秉持什么样的理念和思路?AI技术新业态背景下,现有法律框架内如何构建相应的版权规制体系?这些都成为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首先,法律的价值在于既要促进技术发展,又要防范社会风险;其次,政策立场应采取‘开放的保守主义’,在不颠覆现有制度前提下扩展法律解释空间;最后,在规范架构层面,应聚焦数据信息分析的合理性问题、生成式 AI的主体性问题以及 AI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文澜资深教授吴汉东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在完善国际版权治理体系过程中,各国应坚持人类智力主导性原则,体现法律应对技术变革的共通智慧,面对 AI技术变革,应当秉持“科学智慧与制度理性”的理念,在现有框架内构建适应性的版权规制体系。

  AI数据训练中使用作品行为的合法性问题非常复杂,也是与会嘉宾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胡开忠系统阐述了有关国家版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四要素判断法,梳理了 AI数据训练生成新内容构成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认为对作品的使用行为需要区分对待:使用作品的行为符合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应被视为合法行为;行为不符合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则可能属于侵权行为。在此基础上,胡开忠建议采用法定许可使用方式,通过集体管理组织等机构,要求AI企业在数据训练中给予版权人适当的经济补偿,以兼顾著作权人的权益和 AI技术的发展。

  IFRRO区域政策与公共事务主管萨拉·陈重点阐述了国际社会版权集体管理机制在 AI时代的核心价值与实践路径。萨拉·陈指出,数据显示,AI有望在2030年为全球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英国集体管理组织(DACS)调查表明96%的艺术家作品被用于 AI训练时未获授权。她强调,集体管理组织通过规模化许可解决方案,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有效应对机制——IFRRO成员去年共收取11亿美元版权费用。针对 AI训练中的数据使用问题,萨拉·陈提出“透明授权+合理补偿”的核心原则,并呼吁在国际协调下建立有效的 AI治理框架,既要保障技术创新,也要通过集体管理等市场化机制确保创作者获得公平报酬,实现尊重版权与技术发展的有机统一。

  作为中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之一,文著协在集中管理与授权服务、高效维权与打击侵权及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著协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张洪波立足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实践,探讨了 AI版权治理的立法与政策考量。他认为,集体管理组织通过管理权利人难以行使的版权,向使用者“一揽子”授权海量作品,有助于促进作品高效流转,降低交易和维权的社会成本,平衡权利人与使用者利益,推动版权法治建设,提升公众版权保护意识。

  美国版权结算中心(CCC)国际关系高级总监维多利亚诺·科洛德隆阐述了集体许可机制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作用。面对 AI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版权作品复制问题,维多利亚诺·科洛德隆强调,AI训练实质上涉及对作品的数字化复制和存储。为此,CCC创新性地开发了2套许可方案:2024年7月推出的企业内部 AI应用许可,允许制药、金融等行业合法使用受版权保护的内容进行内部 AI训练;2025年3月发布的 AI系统训练许可,面向开发公开 AI服务的企业。维多利亚诺·科洛德隆认为,建立市场化许可机制不仅能保障权利人获得合理报酬,更能向各国政府和司法系统表明,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通过集体许可完全可以实现 AI发展与版权保护的平衡。

  直面发展新挑战

  AI技术已经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使得国际版权治理机制和治理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会专家认为,由于各国技术发展和法律环境存在着差异,AI版权治理的重点和关注的焦点也各有区别。针对争议领域,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熊琦系统分析了相关国家的差异化立场。如,欧盟基于自然权利观严格限制商业使用,日本则通过柔性立法支持技术发展。熊琦认为,应在可版权性认定上建立更精细的人类贡献评估标准;通过对著作权法“科学研究”条款的扩张解释,将非营利性 AI训练纳入合理使用;沿用现有“避风港规则”处理平台责任,避免将技术概念直接转化为法律义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徐小奔从技术中立视角深入剖析了 AI版权治理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新技术既可能带来侵权风险,也可能创造社会福利。因此,技术中立原则作为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基础,要求对 AI技术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估。”徐小奔认为,应当将非营利性 AI训练纳入合理使用范围,同时保留权利人采取技术措施自主选择退出训练集的权利。AI版权治理不应简单否定技术价值,而应构建兼顾技术创新与权利保护的平衡机制。

  就 AI语料库建设的版权问题,张洪波强调,应当秉承技术向善、保护权利人利益和促进产业发展双轮驱动以及公平的基本原则,警惕将大模型训练、语料库建设和数据投喂等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简单化纳入合理使用的范畴。建立完善的国际版权治理体系,首要的是明确 AI大模型训练使用作品构成合理使用的场景和适用条件,AI开发企业使用版权作品需保证数据来源合法,获权利人或集体管理组织许可并付酬,应当建立法定许可和版权补偿金制度以及纠纷调解机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付丽霞从国际层面相关案例出发,揭示当前语料库建设中未经授权使用版权作品的普遍性问题,强调传统“文本与数据挖掘”(TDM)例外条款难以适用商业化、固定化的语料采集行为。付丽霞系统分析了3种规制路径的利弊:授权许可可能导致技术寡头垄断,合理使用重塑需配套补偿机制但面临虚假语料风险。针对垂直语料库与通用语料库的差异,她主张分类治理策略,在前端建立版权防火墙,而非采取“一刀切”的规制方案。付丽霞特别强调,低质量语料库可能危及文化安全,呼吁在保障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同时,必须维护创作者权益和内容生态健康。

  AI能不能成为著作权主体,是否要求人类对 AI生成内容必须有实质性智力贡献,现行著作权法能否应对AI技术带来的新挑战?当前,AI技术日新月异,人们对 AI时代的版权保护新机制还在持续讨论,如何持续推动建立健全 AI训练授权机制,加强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国际合作,构建适应技术进步、兼顾市场需求和营造健康版权生态的国际版权治理体系,为 AI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版权制度保障,实现技术创新与文化繁荣的双赢,我们拭目以待。


惟恒知识产权,助力企业知识产权全方位战略保护、科技创新体系升级,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更多政策详情,欢迎留言咨询小惟~

本文共分 1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开展2025年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申报的通知
下一篇:1905年—2025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年了!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