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满茶山 品牌富乡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品牌策划
在重庆市涪陵区大顺茶厂(下称大顺茶厂)的茶园里,茶树漫山遍野,一片片嫩绿的茶叶挂满枝头,厂长张兰琼感叹:“是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数十年持之以恒地指导我们加强商标品牌建设,才保住了这些‘摇钱树’,让‘顺朗’等大顺茶系列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呀。”
引进优质品种 闯出全新天地
涪陵区大顺镇及周边乡镇盛产茶叶。上世纪80年代,涪陵区多个乡镇都建有红茶厂,生产的红茶主要用于外销。90年代初期,红茶外销链断裂,大顺茶厂一度濒临倒闭。眼看大部分村民打算忍痛砍掉茶树,改种果树和其他经济作物,时为大顺茶厂工人的张兰琼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种好这些茶树不容易呀,砍掉这些‘摇钱树’太可惜了。”张兰琼说。于是,在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她动员大顺茶厂志同道合的同事出来一起承包经营。
然而,承包经营后,茶叶销路仍然受阻。面对此种情形,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与她一起分析了茶叶滞销的原因:一是茶树老化,茶叶品质欠佳;二是加工工艺落后;三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工作人员告诉她,只有创新才能突破困境。找出问题的症结后,张兰琼引进多个茶树新品种,更新换代老茶山120亩,带动周边茶农种植优质茶种,同时,还开发出18款绿茶、红茶新产品,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茶叶的品质,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加强商标布局 擦亮品牌名片
“好酒也怕巷子深,你们厂没有自己的品牌,消费者怎么会记得住呢?建议你们还是注册自己的商标吧。”2011年,龙潭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向张兰琼提出了注册茶叶商标的建议。之后,她先后注册了“健茸”“顺朗”等茶叶商标。在此过程中,龙潭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多次深入企业,为大顺茶厂的商标注册、品牌保护等提供专业支持。
“产品有了商标,就好像给婴儿取了个名字,之后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片天地,必须以质取胜。”龙潭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表示。于是,张兰琼制定了茶厂产品质量标准,并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茶叶加工,保证产品品质。
十年磨一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大顺茶厂的茶叶品质不断提升,“健茸”“顺朗”等茶叶品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销量不断增长。
助力乡村振兴 促进融合发展
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大顺茶厂也积极回馈社会,助力乡村振兴。大顺镇天宝寺村农户魏永淑就是受益者之一。她说:“2000年,我将自己家里的10亩荒山及部分土地流转给茶厂,每年的土地流转费就有数千元。每年采茶季,我还能到大顺茶厂采茶挣钱,2025年春季,我采茶收入1.5万元,既能有2份收入,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家里的种养殖产业也没落下,可谓一举几得。”
近年来,大顺茶厂让很多荒山种上了茶树,变成了“金山银山”,还吸纳28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不仅如此,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另一家集茶叶加工和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经营主体也于2018年诞生。
大顺茶相关品牌的发展,不仅保住了农民的“摇钱树”,更促进了乡村振兴。2018年,大顺茶厂发起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茶农共同发展茶产业,为当地茶农年创收80万元。此外,在涪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大力指导下,大顺茶厂还积极探索茶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将茶园打造成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实践基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这种“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旅游观光”的模式,不仅提升了茶厂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龙潭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将支持大顺镇相关主体传承和发扬茶文化,不断提升茶叶品质,打造更多优质产品,为涪陵区的茶产业腾飞贡献更多力量。”该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一粒小豆子 串起特色品牌产业链 下一篇:胖东来“DL精酿小麦啤酒”维权胜诉:企业该如何守护品牌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