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惟恒 在线咨询 在线下载

商标有界竞争有道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商标代理

商标有界竞争有道

发布时间:2025.07.14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商标作为企业品牌的核心标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海底捞”起诉“河底捞”,到“胖都来”撞名“胖东来”,经营主体间商标争议时有发生。为此,本版特邀高校学者与业界专家,从法律适用、品牌建设、企业管理等角度深入剖析,以期通过专业视角搭建起商标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桥梁”,为经营主体商标品牌建设提供参考,助力营造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

强化商标保护 优化营商环境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认牌购买”现象的风靡体现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度和依赖度不断提升。商标作为经营主体品牌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品牌价值的直观载体与法律保障。正因如此,知名品牌的相关商标遭遇抢注以及攀附性注册等问题时有发生,而且往往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预防和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需要从规则体系化适用、制度实施以及守法意识培养等多维度进行思考。

  从规则体系化适用的角度来看,现有的商标法律制度对商标抢注、攀附性注册等问题设计了全链条、全阶段的防护措施,对商标权的保护体现在商标注册申请初审、公告后异议、注册后无效等各个阶段。据此,在针对知名品牌的相关商标进行抢注或攀附性注册发生的不同阶段,除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初审阶段依法主动适用相关条款驳回商标注册申请外,相关权利人也可以及时启动异议程序,对已经初审公告的商标提出异议,或对已经注册的商标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从规范依据来看,对于那些与他人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实施的商标抢注以及攀附性注册,可以依据商标法相关规定进行驳回、提出异议或者请求宣告无效。对于那些与他人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不相同也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实施的商标抢注以及攀附性注册,可以依据商标法关于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予以驳回、提出异议或者请求宣告无效。笔者认为,在商标法适用过程中,结合商标抢注以及攀附性注册行为人的主观恶意,可以适当放宽标志近似性和商品或服务类似性的判定;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范围要与商标的知名度相适应,但是结合商标抢注以及攀附性注册行为人的主观恶意,亦可依法适当放宽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度。总之,对于主观恶意比较明显的商标抢注以及攀附性注册行为,可以依法适当从严打击,以加强对商标权利人的权利保护,维护稳定有序的商标注册秩序。

  从制度实施效果来看,法律实施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经营主体树立正确的商标观念和认知,需要全社会养成遵纪守法的普遍意识。尽管我国现有商标法律制度已经对商标权进行了全方位的防护,但在实践中,仍会出现商标抢注以及攀附性注册行为,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经营主体的错误认知而产生的。商标之本在于使用,商标的价值在于商誉积累,源于商品或服务本身信得过的质量。于“本”而言,商标的标志只是“标”,经营主体要想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且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在于先抓“本”,由“本”而生商誉,进而积累“标”的价值。经营主体单纯且过度地强调商标注册,实际上是标本错乱、本末倒置。因此,在法律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和引导经营主体树立正确的商标观、商誉观和品牌观,在经营主体的认知中强化注册是为了使用、注册为使用服务的基本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注册和使用关系的错误认知进行纠偏,缓解商标抢注及攀附性注册等问题。

  培养全社会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是维护稳定的商标注册秩序、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严格依法保护商标权、引导经营主体树立正确的商标观念本身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除此之外,针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典型案例、社会现象等,从法律视角进行科学的解读,对事件的起因、依法应对以及后果影响等开展适时、适度、适当的公开讨论和评价,本身就是普法宣传,有利于逐渐培养全社会尊法、重法、守法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这是当务之急,也是解题之钥。杜颖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树立品牌意识 完善管理体系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商标作为企业核心无形资产,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要素。然而,商标侵权、恶意抢注等现象也给企业带来诸多困扰。时有发生的商标争议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企业在品牌建设、商标注册、权利保护及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企业如何做好商标保护,同时规避侵犯其他权利人相关权益的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商标不仅是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识,更是企业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一件显著性强且知名度高的商标,能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增强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随着企业的发展,商标的价值不断提升,也将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下,企业若忽视商标保护,容易陷入商标权益受损、市场份额流失、商业信誉被侵蚀等困境,甚至可能因商标纠纷而被迫更名、赔偿,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商标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对于企业商标管理而言,在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时需进行前瞻性布局。企业创立品牌、设计商标时,应进行全面的商标检索,了解目标商标在相关类别、近似类别中的注册和使用情况,评估潜在法律风险。同时,企业要根据自身业务发展规划,提前在相关类别和潜在扩展领域进行商标注册,防止被他人抢注。对于有国际化发展需求的企业,还应关注海外市场的商标注册,利用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体系等,构建全球化的商标保护网络。此外,商标注册后,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商标管理档案,定期关注商标的使用、续展、变更等事项,防止因疏忽导致权利丧失。

  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商标工作的基础。企业应制定统一的商标使用规范,明确商标的字体、颜色、比例、使用场景等标准,确保商标在各类产品、包装、广告、宣传资料中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同时,应防止商标被滥用、误用,避免商标成为商品通用名称或描述性用语,保持商标的显著性和独特性。对于授权他人使用商标的情形,应签订书面许可合同,明确许可范围、期限、质量控制等条款,防止因授权不当导致商标权利受损。

  与此同时,企业要建立商标监测机制,定期关注市场上是否存在近似、仿冒等侵权行为,及时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对于侵权行为,企业可通过行政投诉、商标异议、无效宣告等行政手段,或通过民事诉讼、刑事打击等司法途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例如,当发现他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与自己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时,企业应及时全面地收集证据,如使用凭证、销售记录等,通过法律途径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在设计、注册和使用商标时,应充分尊重他人的在先权利,避免与他人在先注册或使用的商标、企业名称、域名、著作权等权利产生冲突。企业应坚守诚信经营原则,杜绝恶意抢注、模仿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因侵权被追究法律责任,影响企业声誉和市场地位。

  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品牌推广、市场扩展等环节,应设立知识产权合规审查机制,对拟使用的商标、字号、包装、广告语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例如,在推出新产品或进入新市场之前,进行全面的商标检索,避免使用与他人已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同时,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减少因无意侵权导致的法律风险。

  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持续修订与完善,企业应及时关注政策变化,调整自身合规策略,避免信息滞后,及时了解商标保护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司法判例,掌握法律法规适用标准和裁判思路,提升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商标保护与权利风险防控是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和市场竞争的必修课。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企业唯有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完善商标管理体系,强化合规经营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未来,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企业应主动适应新形势,持续提升商标保护和风险防控能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品牌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本文共分 1
分享到:
上一篇:品牌建设风正劲 央企扬帆再出发
下一篇:新闻报道如何把握合理使用的“度”?
在线客服